【引言1】做企業的,都會將有限資源如何在各類產品上做分配作為基本的戰略關注點來對待——分配的決策工具有波士頓(BCG)矩陣、GE矩陣、業務三層麵等。
【引言2】波士頓矩陣是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波士頓的創始人亨德森發明,算是投資與產品組合決策工具邏輯化的鼻祖了。而GE矩陣原理跟BCG完全相同,隻是解決BCG矩陣評價指標單一的問題,然而又帶來了新的問題(圖1)。
圖1:從BCG到GE-克服了不足,但又添“新愁”
【撰文目標】明確BCG矩陣的適用前期;並通過建立了BCG矩陣和業務三層麵模型之間的關聯,提升了公司產品投資策略的直觀性。
一、BCG矩陣的適用條件:3個基本假設前提
BCG矩陣特別好用(直觀、邏輯簡單、量化容易),因此被所有戰略管理谘詢師、企業中的戰略部門廣泛使用——但BCG矩陣成立的基本前提常常被忽略。
1、假設1:市場占有率與盈利能力成正比——背後的邏輯是波士頓公司提出的著名的“經驗曲線”——隨經驗累積,成本會下降(竟然有數據模型)。
2、假設2:為維持高的銷售增長率需要高的投入做支撐——黃金十年躺著賺錢的某些行業從業者表示不同意。
3、假設3:企業不是初設,已經有了一定的業務基礎和規模。
二、BCG矩陣應用:4類策略
將各產品的評價結果置於BCG矩陣“畫布”上,明確了其所在的各個想象,意味著什麽——有4類策略。
圖2:BCG矩陣與產品發展策略
三、BCG嫁接於業務三層麵模型,讓資源配置方向感更清晰
BCG或者GE矩陣,在策略應用時,往往圖形複雜,並不直觀,不利於企業對資源配置方向感的宏觀把握(圖3)。
圖3:策略與產品至於一張圖中並不直觀
為解決不直觀問題,可以將BCG嫁接於業務三層麵模型(圖4)。
圖4:BCG應用與業務三層麵相結合
四、結束語
1、與“產品戰略價值的判斷”一文的觀點一脈相承——產品是戰略的基礎,但未必每個企業的戰略都包含產品議題;
2、在實踐中,做什麽、不做什麽,與企業差異太大,往往難以落地;關於產品的資源配置輕重緩急,往往隻需要考慮內部資源匹配度——畢竟藍海很少、夕陽產業也很容易識別;
3、BCG應用與業務三層麵相結合隻是嚐試,不妨看成亂彈琵琶。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本文由隔壁老李于2022-12-21发表在极致时空,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本文链接:http://q5drz.sycnmedia.com/76ft8u/443.html
有话要说...